NEWS最新消息

2023/02/01 品管圈常見問題(五)---哪些數據應該被蒐集 作者:陳伯陽

       現狀掌握步驟中,客觀完整的蒐集數據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關鍵。如果能在問題發生的當下,當場蒐集必要的數據是最理想狀況,但即使是事後收集,只要遵循一些重要原則,還是可以有相同的效果。

       數據要如何蒐集才是完整?以下介紹一個重要觀念:「不是只有關注出問題的項目,也要關注其他沒出問題的項目,了解之間的差異。」
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實都有這個找尋差異的觀念,我在上課中常舉「鄰居小孩」的例子來說明。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別人家那個會讀書的小孩。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,媽媽就會開始說:「都在同一個老師,同樣的上課時間,同一個教室上課,為何和隔壁小孩成績差那麼多?」可見媽媽要開罵前,蒐集數據的觀念,是用同樣的人、時、地、事、何項目來對比之間的差異,不會去蒐集不同班級和老師的學生成績。從問題的定義上來講,這個行為就是先找出標準值,然後再凸顯成績差的人的確是個問題。因為如果其他人成績也都很差,媽媽就不能罵自己小孩成績差了。
 
       美國有兩位學者以此發展出一種思考邏輯,稱為KT思考法。,就是依事情相關的項目,按照時間、場所等,蒐集數據釐清發生問題的情形和沒有發生問題的情形,由此找出原因和應該決定的辦法。

       例如利用5W2H列出事情相關的項目,繼續蒐集相關的數據。
       ① 問題是什麼?有什麼問題理論上應該發生,但卻沒有發生?
       ② 發生在什麼東西上?有什麼類似的東西也可能有問題,但卻沒有發生?
       ③ 何處有問題?有什麼其他地方也可能有問題,但卻沒有發生?
       ④ 何時第一次看到此問題?從那次之後,何時再看到此問題?還有其他什麼時候可能看到此問題,但卻沒有發生?
       ⑤ 多少物件有問題?有多少物件可能有問題,但卻沒有?
       ⑥ 趨勢是什麼 ( 增加、減少、不變 )?預期還可能有什麼趨勢,但卻沒有看到?

       做成5W2H表,進行思考後,嘗試找到原因。(如下表)

 
調查項目 已查明的事實  待調查的事實
Who人 在哪些人發生? 其他人是否同樣發生?
What事 發生了哪件事? 其他事是否同樣發生?
When時 在哪個時間發生? 其他時間是否同樣發生?
Where地 在哪個地點發生? 其他地點是否同樣發生?
How many /much 物、趨勢 發生了多少數量? 是否有其他數量發生?
How方法 採用了什麼方法? 其他方法是否同樣發生?
 









結語:
       員工蒐集數據的能力非常重要,如果能完整客觀的蒐集相關數據,常常可以幫助快速找到問題的原因或是擬定有效的暫時防堵措施。這種透過相同項目或是類似項目的對比,找尋是否有差異點的觀念幾乎是人類的本性,只是在工作上因為覺得麻煩或是沒有權限,所以只關注出問題項目的數據蒐集。然而缺乏了這些對照性的數據,容易讓解決問題的人員缺乏系統觀,陷入問題的牛角尖。

       主管要培養部屬養成蒐集完整數據的習慣,可以透過設計好類似上述已查明和待調查項目5W2H的表格,或是在部屬口頭報告時,記得詢問:「其他呢?」